一步一诗一景,吉水依托本地庐陵风格的古建筑群、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秀美清新的乡村风貌,营造了万里诗画小镇沉浸式诗词氛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眼看南宋的蜻蜓飞回了湴塘,重立在小荷尖尖上......
自2022年4月成为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以来,吉水县积极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吉水模式”,面对32个传统村落点多量大面广的现状,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村落特色,按照不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实施分类保护,运用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及人才政策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串联连片 绘制古村“路线图”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被誉为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吉水以“一区一组团 ”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重点带动全县 32个中国传统村落及部分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
经过两年示范创建工作,吉水县32个传统村落得到成片成体系的整体保护利用,实现传统村落串线成片保护格局,形成了以燕坊村、仁和店村、桑园、湴塘村等中国传统村落为中心的西北部传统村落聚集核。结合吉水进士文化园、湴塘杨万里诗画小镇,并以庐陵的商贾文化、科举文化、诗画艺术为依托,重点打造了文化创意+休闲观光模式为主的文旅农一体化的综合性的连片示范区,以及义富村、店背村等南部中国、省级传统村落聚集组团。
此外,依托县域内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吉水全面整合境内红色旅游资源,在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存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坚持合理规划、连片开发,完善红色旧址旧居景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各红色旅游景点串点成线。
面貌一新 传承古村“好风光”
绿树与菊花田林立道路两侧,曲径通幽、乡间田野......
如今的仁和店古村落修葺一新,围绕“吃、住、养”清心养生文化需求,进行了清新别致的设计,古村浓厚氛围,每天吸引县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打卡,已成为远近有名的清心养心文化游旅首选。
谋求守“旧貌”、换“新颜”,既妆“面子”又修“里子”。通过两年来的保护利用工作,吉水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挂牌保护率达100%,32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完成率达100%,每个规划对村内传统民居进行了宜居性改造措施指引。在保持原有的外观风貌、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构件或装饰物的基础上,采用传统修复技艺,重塑传统肌理,建筑内部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以适应现代的生产生活需要。
该县通过组织开展系统性传统建筑专题培训班,聘请业内专家、老工匠、非遗传承人传授传统建筑技艺,先后培育乡村工匠462人,并颁发乡村工匠培训证书。同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如木作、瓦作等专项技能,培育出两家可承担庐陵风格建筑施工的施工企业。同时,设立非遗传习基地5个,非遗传习所5个,实施现代学徒制,让新工匠跟随老工匠进行实地操作和项目实践,实现传统技艺赓续传承。
兴业富民 融合发展“新业态”
固州村是庐陵郡、石阳县治所在地,2019年被评选为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坝溪村是省AAA级乡村旅游点。固洲非遗文创小镇重点打造非遗文创、芳香雅苑、农产品展销三个街区,坝溪美食村重点推出吉阳喜宴、石阳六坊、现代美食等“一店一品”休闲餐饮业态,目前依托两村连片集成综合性旅游体验示范区已然成型。
吉水在全面开展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将传统建筑与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融合,发展新兴业态,强化产业融合,支持各地培育和引进传统村落文化企业,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传统村落文化产业,打造多元发展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等相结合,形成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吉水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活化”传统村落资源优势,拓展完善传统村落内涵,不断增强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和引领力,助力乡村振兴。
原文链接:http://zjt.jiangxi.gov.cn/art/2024/4/22/art_40685_48543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关闭本页